第十章:崭露头角,各方关注

孙林再次醒来的时候,依旧是在药堂那张熟悉的硬板床上。浓郁的药草香味和秦老先生那张带着关切的脸庞,让他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

“小子,你可算醒了。”秦老先生见他睁开眼睛,松了口气,递过来一碗温热的药汤,“这次伤得可不轻,五脏六腑都受到了震荡,幸好你小子根基扎实,再加上老夫的灵丹妙药,不然少不得要躺上十天半个月。”

孙林挣扎着坐起身,接过药碗一饮而尽。他能感觉到体内依旧有些虚弱,但比起上次昏迷醒来,这次的感觉要好上许多。那颗丹药和这两日的调养,显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。

“多谢秦老先生。”孙林由衷地感谢道。他知道,若非秦老先生及时出手,自己恐怕真的要留下难以痊愈的暗伤了。

“谢就不必了。”秦老先生摆了摆手,眼神中带着一丝戏谑,“你小子现在可是武备院的名人了。‘柴刀少年勇闯桩阵,浴血扬威技惊四座’,这故事都快被那些小兔崽子们编成评书了。”

孙林闻言,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色。他没想到自己的一场试炼,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。

“这次桩阵考验,最终有多少人通过?”孙林问道。

“包括你在内,一共十人。”秦老先生说道,“你们将是这一届武备院外院的新晋弟子。其他的,要么是被淘汰,要么是受了重伤,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才能决定去留。”

十人!孙林心中微微一动。从最初的上千人,到如今只剩下十人,这武备院的选拔,果然是残酷无比。

“你也不用急着去想那些。”秦老先生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,“刘教习说了,让你再安心休养三日,彻底养好伤势,再去外院报道。毕竟,接下来的修炼,对身体的负荷会更大。”

孙林点了点头。他知道,进入武备院只是一个开始,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。

接下来的三日,孙林依旧在秦老先生的悉心照料下恢复身体。除了每日的药浴和药膳,秦老先生还会传授他一些关于人体经脉、气血运行的知识,甚至还指点了他几招粗浅的导引吐纳之术,帮助他更好地吸收药力,调理内息。

孙林如饥似渴地学习着。他发现秦老先生的见识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,许多看似随意的指点,都蕴含着深刻的武学至理,让他受益匪浅。他隐隐感觉到,这位药堂管事,恐怕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。

三日后,孙林的伤势已经痊愈,而且他感觉自己的修为似乎又精进了一丝。《引气诀》在他体内运转得更加顺畅,气感也更加强烈。那一场桩阵中的生死搏杀,以及后续的药浴和秦老的指点,让他对力量的理解和运用,都提升了一个新的层次。

告别了秦老先生,孙林怀着一丝期待和忐忑,前往武备院外院报道。

青衫郡武备院分为外院和内院。外院弟子主要进行基础的武技修炼和体能训练,只有在外院表现优异,通过严格考核的弟子,才有机会晋升内院,接触到更高深的功法和武技。

外院的管辖范围比孙林想象的要大得多,除了演武场、讲武堂,还有专门的宿舍区、膳堂、以及藏书阁等。

负责接待他的是一位看起来颇为和善的中年教习,姓李。李教习简单地询问了孙林的情况,便给他安排了宿舍,并发放了武备院外院弟子的统一服饰——一套青色的劲装,以及一块刻有他名字和编号的身份腰牌。

“孙林是吧?你的事迹我可都听说了。”李教习笑着拍了拍孙林的肩膀,“好好干,外院虽然竞争激烈,但只要肯努力,不愁没有出头之日。秦老那老家伙轻易不夸人,他既然看好你,你小子肯定差不了。”

孙林恭敬地应了声。

他的宿舍是一个四人间,里面已经住了三个少年,正是与他一同通过第三关试炼的人。看到孙林进来,那三个少年都热情地与他打招呼。

“孙林兄弟,你可算来了!”一个身材魁梧、皮肤黝黑的少年爽朗地笑道,他叫赵虎,是那十人中第一个通过桩阵考验的。

“是啊,我们都等你半天了。快来快来,给你留了好位置。”另一个看起来有些瘦弱,但眼神却很机灵的少年也笑着说道,他叫钱多多,据说家里是开钱庄的。

最后一个少年则显得有些沉默寡言,只是对孙林点了点头,算是打过招呼。他叫石磊,和孙林一样,也是出身普通,凭借着一股韧劲通过了试炼。

简单的寒暄之后,孙林也了解到了其他几位新晋弟子的情况。他们大多出身于青衫郡周边的富裕家庭或小有势力的武学世家,只有少数几人像他和石磊一样,是凭借着自身努力考进来的。

下午,李教习便召集了他们这十名新晋外院弟子,进行第一次正式的训话和课程安排。

外院的修炼并不轻松,每日除了固定的体能训练、基础拳脚、兵器演练之外,还有关于武学理论、妖兽辨识、战场生存等课程。每隔一段时间,还会有小规模的比试和考核,优胜劣汰,毫不留情。

孙林很快便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修炼生活。他就像一块干瘪的海绵,疯狂地吸收着武备院所能提供的一切知识和资源。

他白天认真听讲,刻苦训练,遇到不懂的地方便虚心向教习请教。晚上,他也不肯浪费丝毫时间,除了打坐修炼《引气诀》,便是去藏书阁阅读各种典籍。

武备院的藏书阁虽然只是外院,但藏书也颇为丰富,不仅有各种基础功法和武技秘籍,还有许多关于大陆地理、奇闻异事、妖魔鬼怪的记载,让孙林大开眼界。

他沉稳努力、不骄不躁的性格,以及在试炼中展现出的惊人实力,也让他渐渐获得了其他弟子和教习的认可。

当然,也并非所有人都对他友善。

张超虽然在第二关就被淘汰,未能进入外院,但他身为青阳城卫兵副统领的儿子,在武备院中依旧有些狐朋狗友。这些人受了张超的嘱托,时常会找些小麻烦,试图刁难孙林。

比如在分配修炼资源时故意克扣他的份例,或者在对练时暗下黑手。

但孙林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任人欺凌的乡下少年。他虽然不愿主动惹事,但也绝不会任人宰割。面对这些挑衅,他都以强硬的姿态一一回击。几次交锋下来,那些想要找他麻烦的人,反而在他手中吃了不少暗亏,渐渐也不敢再轻易招惹他。

孙林的名字,以及他那把从不离身的柴刀,在外院弟子中,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小觑的存在。

与此同时,孙林在试炼中的惊艳表现,也引起了武备院一些高层的注意。

武备院深处,一座清幽的庭院内。

青衫郡武备院的院长,一位须发皆白、仙风道骨的老者,正听着刘教习汇报这一届新晋弟子的情况。

“……那个叫孙林的少年,确实是个可造之材。不仅意志坚定,天赋也属上乘,尤其是在桩阵中临阵感悟,以一把柴刀硬撼机关撞锤,着实令人印象深刻。秦老对他也是赞不绝口。”刘教习恭敬地说道。

院长微微颔首,端起茶杯,轻轻呷了一口,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:“柴刀……有点意思。清河镇孙家,似乎并无什么武学传承。这孩子,或许真有些不为人知的奇遇。”

他沉吟片刻,吩咐道:“多加关注,但不必刻意干预。真正的璞玉,需要经过足够的打磨,才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。武备院提供的是机会和平台,能走多远,终究还是要看他自己。”

“是,院长。”刘教习躬身应道。

一场小小的入门试炼,让孙林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少年,开始在青衫郡武备院这个藏龙卧虎之地崭露头角。

而他并不知道,除了武备院内部的关注,在他踏入青阳城的那一刻起,或许就有一双无形的眼睛,在暗中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。

他的命运齿轮,已经开始加速转动。前方的道路,充满了未知与挑战,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