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二章 声名乍起!医界暗流风雷动!
市一院急诊科出了个‘神医’。
这消息,跟长了翅膀似的,先在院里各科室打转儿,没几天,就呼啦一下,飞出了医院围墙。
打头阵的,是那些被陈青锋从阎王爷手里拽回来的病患家属。
这些人,哪个不是磕头作揖,恨不得把陈青锋供起来?逢人就念叨市一院那个年轻医生,医术怎么怎么神,手段怎么怎么玄乎。
跟着起哄的,是那些亲眼目睹了那几场“神迹”的进修医生、实习小年轻。
一回到自个儿医院,嘴皮子都快磨破了,添油加醋地白话那些叫人不敢信的救治场面。
“我跟你们讲,那个钢筋穿胸的,血淌得跟杀猪似的,好几家大医院的专家都说没戏唱了,嘿,就那个姓陈的医生,愣是给盘活了!”
“还有那个什么沃克曼综合征,听都没听过的邪病,人家小陈医生搭眼一瞧就明白了,几根针下去,人就喘匀乎气儿了,你说邪门不邪门!”
这些风言风语,起初也就小圈子里传传。
可架不住那几个病例实在太邪乎,太能勾人眼球。
慢慢地,市里其他几家大医院的同行,耳朵里也灌进了这些消息。
第一反应?多半是鼻子“哼”一声,嘴角撇一撇。
“毛头小子,走了狗屎运,瞎猫碰上死耗子呗。”
“哗众取宠!指不定使了什么上不得台面的野路子。”
质疑,不屑,冷嘲热讽,一波接一波。
医学这行,论资排辈是老传统,讲究个循规蹈矩。
陈青锋这种半路杀出来,不按套路出牌的“愣头青”,可不就碍了不少人的眼?
但有些东西,不是嘴硬就能否认的。
随着更多救治细节,甚至一些个偷拍的、画质糊得跟打了马赛克似的现场视频,通过某些私底下的渠道悄悄流传开来,一些真正有两把刷子的老专家,不吭声了。
他们从那些天马行空的急救手法里,咂摸出点儿不对劲的味道。
那种对人体构造的精准拿捏,那种对救治时机神乎其技的把握,绝不是一个“运气好”就能糊弄过去的。
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,心胸外科主任办公室。
刘启明,年过半百,在省内心胸外科这块儿,跺跺脚地面都得颤三颤的人物,正捏着手机,翻来覆去地看一段模糊不清的视频。
视频里,正是陈青锋抢救那个钢筋贯穿伤患者的手术片段。
画质是真不咋地,镜头晃得能把人看晕车。
可那双在无影灯下快得几乎拉出残影的手,还有那套完全颠覆认知的修复流程,依旧让他看得心头直跳。
“老徐他们市一院,啥时候冒出这么一号猛人?”刘启明放下手机,指节一下下敲着桌面。
旁边,他最看重的学生,副主任医师赵康平,语气里那股子不以为然都快溢出来了:“老师,我看八成是吹牛吹大了。这种搞法,风险高得吓死人,根本不具备推广性,跟江湖郎中走钢丝没什么两样。”
刘启明斜了他一眼,不咸不淡地开口:“走钢丝?能把人从棺材里拖出来,就算是走钢丝,那也是救命的钢丝。你再瞧瞧这个,他处理那个沃克曼综合征的思路。”
他把一份打印出来的,据说是从市一院内部传出来的简略病例报告,甩给赵康平。
赵康平接过去,越看眉头锁得越紧。
“神经调节点刺激?高浓度硫胺素?这…这不瞎搞嘛!”
“瞎搞?”刘启明嘴角勾了勾,那笑意有点儿让人捉摸不透,“可病人救回来了,而且活蹦乱跳,一点后遗症都没留下。小赵啊,咱们干这行的,脑子不能太死。有些东西,咱们不懂,不代表它没用,不代表它不存在。”
市卫生系统的某个小型内部交流会上,“市一院急诊科”和“陈青锋”这两个名字,跟不要钱似的被人挂在嘴边。
叫好的不少,觉得这是医学界的革新,是年轻一代的希望火苗。
拍砖的更多,认为他那些治疗手段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和大规模临床验证,风险太大,不值得吹捧。
一时间,陈青锋成了市医学界不大不小的一个风暴眼。
可风暴眼中心的陈青锋,对这些,好像压根儿没往心里去。
他还是老样子,天天泡在急诊科,泡在徐昌寿那间弥漫着书霉味和药材香气的办公室里。
身体那股子虚弱劲儿,跟抽丝剥茧似的,一阵阵往上涌,但他那精神头,却比吃了十全大补丸还足。
林墨白那些残缺不全的笔记手稿,简直就是个挖不尽的宝藏。
越往里钻,越能体会到那位前辈医者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念头,还有那股子“老子偏要逆天改命”的疯劲儿。
【解析“林氏气血逆行导引术(残)”与“现代血液灌流技术”融合可能性…理论可行性37%…】
【领悟“濒死状态下生命体征维持微环境构筑(设想)”…“禁忌·心包内快速修补术”理解加深…补全度提升至1.5%…】
他精神识海里那枚“残缺的医道徽记”,也因为他对林墨白医术的理解加深,轮廓似乎清晰了那么一丁点儿,上面那些扭曲的线条,仿佛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妙。
这天,萧同光找到他,脸色有点儿一言难尽。
“青锋,省医学会那边来消息了,想请你下个月去参加一个青年医师学术交流研讨会,点名让你去做个病例报告,就…就你之前处理的那个钢筋贯穿伤的案例。”
陈青锋从一堆泛黄的故纸堆里抬起头,有点儿懵。
去省里做报告?
这对他来说,无疑是个把林墨白那些超前理念拿出来晒晒太阳,替那位前辈医者正名的好机会。
但这也意味着,他将彻底从幕后走到聚光灯下,接受更多、更复杂的审视,其中,保不齐就有那个神秘“组织”的探子。
徐昌寿也听说了这事儿,特地把陈青锋喊了过去。
老爷子没说支持,也没说反对,就那么定定地瞅了他半天。
“孩子,名气这玩意儿,是好东西,也是催命符。”徐昌寿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有些人,天生就见不得光。你越是扎眼,他们就越是会盯上你。”
“你老师当年,就是因为太…太能干,动了太多人的饭碗,才……”
后面的话,他没说下去,但陈青锋明白。
“徐院,我懂。”陈青锋点了点头,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,“有些路,总得有人去蹚。”
他应下了省医学会的邀请。
消息一传出去,市一院里头,又是一阵嗡嗡的议论。
羡慕的有,嫉妒的有,替他捏把汗的,也有。
而在市一院某个不起眼的角落,一个穿着清洁工制服的人,在听到这个消息后,手里的拖把顿了顿,随即若无其事地继续擦地。
几分钟后,他走进一个堆满杂物的储藏间,摸出一部造型古怪的手机,拨通了一个加密号码。
“目标…陈青锋…确认将参加省级医学研讨会…建议提升关注等级…他身上,很可能有‘钥匙’的线索…”
电话那头,只传来一个字,冰冷得不带一丝人类的情感:“准。”
一张无形的网,因为陈青锋声名的鹊起,正悄无声息地收紧。
而他,对此,还蒙在鼓里。
他只是觉得,肩膀上的担子,又重了几分。
那枚“残缺的医道徽记”,在他精神识海中,也感应到了什么,轻轻震颤了一下,散发出一股更加幽深、更加难以捉摸的气息。
风暴,似乎才刚刚拉开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