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大佬会审“新手方案”!
马平川眉头拧成一个川字,没吭声,但脸上的火气压下去一点。
陈青锋接着转向林巧:“林主任,出血这个坎,最难迈。我考虑,妇产科用最快、损伤最小的法子剖,孩子抱出来、脐带一夹,马上用猛药催子宫收缩,不行就填塞,或者别的止血招数都用上。这时候,体外循环可以适当调低抗凝,或者用自体血回收,能少丢点血就少丢点。”
“至于什么时候动手,体外循环跑起来,大人循环稳住后,立刻剖,速战速决,可能就几分钟的事。然后赶紧把台子交给心外和血管外科。”
林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没再追问。
然后是李建军和赵德海关心的协调和技术细节。
“李主任,赵主任,几个团队凑一块干活,肯定乱。”陈青锋很实在,“这得术前把每个步骤、每个人干啥都掰扯清楚,反复练。我初步的想法是,挑经验最足的医生组个核心班子。手术台划片包干,器械护士分组跟上。还得弄个高效的沟通法子,最好有个总指挥,台上出状况能立马拍板。”
“体外循环的管子,可以考虑插大腿根的血管,给肚子腾地方。参数怎么定,得心外、体外、麻醉、妇产几家坐下来一起商量,弄个平衡各方需求的个性化方案。”
他一口气说完,会议室又静了。
大佬们神色各异。
惊疑,审视,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里面搅和。
这年轻人,被这么轮番炮轰,居然没垮,还针对每个难题,都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思路。这些思路听着还是悬,但逻辑上似乎真能试试。
这不光是胆子大了,这背后是对好几个学科都有超乎寻常的理解!
赵德海盯着陈青锋,那探究的劲儿像是要钻进他脑子里。这小子,真是刚来急诊的新兵蛋子?他说的这些细节,好多连他这个老心外都得琢磨半天。
李建军身体坐直了些,交叉的手指松开,轻轻敲着桌面,像是在飞快地盘算着什么。
林巧眉头松开少许,打量陈青锋的神情多了些探究。
马平川依旧黑着脸,但那种拒人千里的抗拒感,没那么硬了。
萧同光暗地里松了口气,嘴角极轻微地动了动,又立刻绷住。
“思路是有了,但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。”赵德海终于再次开口,声音还是冷硬,但不再是纯粹的否定,“这个方案,风险评估,我个人看,极高危!”
“但是,”他话锋一转,“按老规矩办,病人基本就是死路一条。这个新方案,虽然一样要命,但好像…给了条活路。”
他看向其他人:“各位,说说?”
李建军沉吟片刻:“风险逆天,但逻辑上…确实值得赌一把。不过,丑话说前头,所有细节必须抠死,各种意外情况的预案必须做足!”
林巧点了点头:“要是真能解决好出血和保孩子的问题,从妇产科角度,为了两条命,可以试试。但我们需要更详细的技术推演。”
马平川哼了一声:“麻醉这边,难度是地狱他妈给地狱开门——地狱到家了!就算干,也必须上最好的人,最好的设备,反复推演!”
最终,所有人的注意力又回到了赵德海身上。
赵德海沉默了几秒,拍板了。
“好!那就干他娘的一票!”
“成立最高级别的多学科协作组,陈青锋牵头,负责协调!”
“萧主任,你急诊科全力配合!”
“我们几个科室,各自抽调最精锐的人手,立刻开始细化方案、评估风险、推演流程、制定应急预案!”
“记住,咱们这是跟阎王爷抢人头,多耽误一分钟都可能出事!”
“散会!”
赵德海站起身,第一个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会议室。
其他人也陆续起身离开,个个脸上都写着沉重。
陈青锋站在原地,看着大佬们消失在门口,胸腔里憋着的那口气终于缓缓吐了出来。
最难的一关,算是过去了。
接下来,才是真刀真枪的硬仗。
萧同光走过来,在他肩膀上用力拍了拍,什么也没说,但那份沉甸甸的意味,陈青锋明白。
是压力,也是信任。
更是…一种几乎要把人压垮的期望。
散会了,可那股子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没散,反倒沉甸甸地压在了心头,跟着陈青锋回了他那间小小的临时办公室。
他没在办公室待着,转身就去了急诊重症监护室(EICU)。
厚玻璃墙隔开了两个世界。里面,那个年轻的孕妇躺着,身上连满了各种管子,监护仪屏幕上,数字和曲线无声地跳动,描绘着脆弱的生命线。
高高隆起的肚子,是另一个更脆弱的存在。
两条命,就这么悬着。
悬在那个刚刚被大佬们勉强点了头,又被批得千疮百孔的“疯子方案”上。
陈青锋就这么站着,站了挺久。
口袋里的手机嗡嗡震了两下。
萧同光的短信,短得不能再短:“心外、血管外、妇产、麻醉、体外循环、急诊,下午两点,第一会议室碰头,细化方案。你主持。”
一个字废话都没有,全是任务。
下午两点,第一会议室。
这回,空气比上午大佬们“会审”那会儿,还要紧绷。
来的人更多了,都是各科室抽调来的精锐,副主任、主治医师,哪个不是在临床一线滚刀子滚出来的狠角色。
人是多了,可那股子悬在心里的石头,那份藏不住的疑虑,也跟着浓得化不开了。
大佬拍板说干,可这要命的活儿,具体怎么干,还得他们这帮干活的来抠细节,来填坑。
陈青锋还是坐在主位,面前摊着上午那份草案,旁边多了几张干净的A4纸和一支笔。
他扫了一圈,基本都是熟面孔,就算不熟,在腾华这地界,抬头不见低头见。
“各位老师,情况紧急,咱们直接捞干的。”陈青锋没绕弯子,“上午赵主任他们把方向定了,现在,咱们得把这‘方向’,变成一步一步能踩实的路。”
“先说体外循环。”他看向右手边,心外科体外循环组来了两位经验老到的技师,还有一位负责的周副主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