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 是非

思至此,乃出玄珠一枚,闭关始焉。

光阴荏苒,倏尔两载春秋已逝。王林日惟吐纳调息、修习引气之术,未尝觉孤寂。

虽云二岁,若计入梦界光阴,则实近十三载矣。

是处灵气之盛,王林深有体悟:虽未及灵泉之精粹,然每于现世吐纳,灵氛之浓,倍蓰于尘寰。

凝气之术,二层始艰;六载梦时,已达此境之极。彼时灵息不增,遂欲破而后立,再三尝试,终入三重。

然困心衡虑者,七年于兹。纵三重已臻顶峰,每欲启第四重之秘钥,辄不得要领。非灵气不足,实有冥冥之力,关键时刻横加阻遏。

尤奇者,凝气三重与初、二重不同——前两层已达极限而不进,则灵气凝止;今则不然,即便无法更上层楼,灵气犹自凝聚不息,殊不可解。

是日,灵泉水尽,囊中唯余一葫。此葫久矣,乃初登山时埋藏之三葫之一。昔者尝以二葫之露启珠现十云之象,然尝一盏而几至濒死,因是深畏之,缄藏于囊弗敢复启。

王林虽心有所动,终隐忍未取。忖之曰:“今此葫灵液,必已积久至极,昔之教训犹在,宁慎毋躁,待凝气之境再进时用之未晚。“

遂起立舒筋,振袖按壁。但闻轰然巨响,石扉徐启,日光骤泻。王林乍见眩目,良久乃适。出洞而立,长吸山气。

遥见谷中多人盘坐私语,盖久闭不出,苦寂难耐,遂趁晴霁出游者。

凝思片刻,王林敛其气至凝气初境,袖袍轻挥,足下忽生推力,身形冉冉而起,徐徐而降。

引气之术,于梦时十三载,已臻炉火纯青。无需口诀,但意念微动,则引力自然生焉。

譬如腾空,乃以引力驭身,此虽引力小成者皆可为之,然速缓难控。若欲加速,必致失控。然王林今自信,纵疾飞如电,亦能收放自如。此等造诣,若无十数载专修引力之功,断不可得。

然修真之士,皆争分夺秒,孰肯以十数年光景,研习此等基础术法?皆以进阶高深仙法为要务。

为避人耳目,王林徐徐降于谷中。方一落地,便闻刺耳讥诮之声:“奇哉!废物王林,竟亦修至凝气初境。今番竟不须人扶,自能下崖矣!“

王林闻声回首,淡然睨视王卓。卓侧立数人,皆内门弟子。

白衣者,年二十四五,冷笑曰:“王林,汝本不当至此。安于杂役,与众记名弟子游,尚能自矜清高;今跻身我等行列,反成最末流耳。“

王林神识扫过,见王卓与己同列凝气三层,而白衣者已至第四层之巅,几欲突破。然心中疑惑骤起:“吾虽凝气三层,何以窥见修为高于己者如观掌纹?且此白衣者,灵力似犹弱于吾...“

沈吟片刻,终默然不语。心下暗忖:“此中必有蹊跷!“

王卓嗤笑道:“王林,两年前大比,汝颇知机变,知不敌而退,不失为明。然吾告汝,废物终归废物,此生休想及得上吾王卓!吾乃两年前新人魁首,汝能望其项背乎?“

其侧白衣青年亦嘲曰:“小师弟,去!为兄取些河水来。待吾兴致稍畅,或可指点一二。“言罢掷一玉瓶于王林足前。

王林默然良久,冷眼视之。

“何意?欲斗耶?“白衣青年目露轻蔑,“须知二师兄有令,后山内门弟子可相争锋。汝若不识抬举,休怪为兄不客气!“

崖顶忽传厉喝:“够了!“

但见黑影如电,倏然掠下,落地现出张师兄之身。眉峰紧锁,环视诸人,厉声叱曰:“王卓、孙浩!尔等不事修行,反在此欺凌初入凝气之小师弟,成何体统?“

王卓、孙浩闻言色变,阴毒瞥王林一眼,悻悻然愤然不语。显见素畏张师兄威仪。

张师兄目光转至王林面上,亦肃然道:“王林,汝本不该至此。然既来,当潜心修行。须知修真界中,实力至上,亘古不易。“

王林敛衽称是,迟疑片刻,乃问:“张师兄,弟子实有一惑:凝气初境既达巅峰,何以竭力尝试,终不得寸进?“

王卓冷笑一声,悻悻道:“就凭汝这等天资,此生只怕难踏入二层!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