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回程

十一人赴试,竟无一人合度。唯王林与一少女得入两丈之限,却也终未达标。

是日试毕,诸少年皆遣返山下,由恒岳派弟子各送其归。送王林者,正是携彼等来此之张姓青衣。同行者,尚有王卓、王浩二人。

青衣含笑揖之曰:“王卓师弟,恭喜你得入道虚师叔门墙,他日必成大器!“

王卓昂首负手而笑,傲然道:“此乃自然。家师已诺,待吾归家料理俗务,即传我玄法仙术。“

王浩嗤之以鼻,冷笑道:“自幼便厌汝沾沾自喜之态,徒有师尊耳!有何足道?小爷犹擅炼丹之术!“

王卓睨之,不屑与辩,转而睨视沉默向隅之王林,哂曰:“铁柱,吾早言汝非材,汝父子偏不信。今果见否?“

王林抬首,淡然睨王卓一眼,从容对青衣曰:“敢请仙长速送归家,家严家慈苦候久矣。“

王卓见王林默然不答,复冷笑曰:“竖子!终身困守村野,效你父亲操斤弄斧去吧!“

那青衣面作似笑非笑之状,目光巡诸三子,既而袍袖一挥,挟三人疾没于恒岳峰下。

归途罡风如旧,然王林心境,恍若隔世。初时满怀希冀,今则万念俱灰。

未几,王氏宅院巍然在望。

王林启眸远望,但见朱门之内,人头攒动,喧阗若市。佳肴美馔,较其父旬日前宴请戚属之席,犹胜十倍。

盈庭宾客,非远地采办木料之族人,皆已跋涉而归,共襄盛典。

觥筹交错,往来如织,欢声笑语直透云霄。

是夕宴集,主宾为王天水之长兄、天水及三弟,阖族亲眷皆环侍称庆,觥筹交错,欢声雷动。

诸戚睹三子得预仙试,无不艳羡交加,争相趋奉。或谀其仪态,或颂其德业,尤以王林之父为尊,众皆啧啧称叹,追怀往昔。

王林六叔,体态丰腴,举觞高声道:“二哥!此番令郎必入仙籍,此后可免斧斤之劳。他日踏云归来,阖族谁不尊一声''二爷''耶?“言罢抚掌大笑。

天水五叔眯眼偎坐王林父侧,举杯谄曰:“当年老夫早断言,二哥骨相非凡。果不其然!今观铁柱,仙缘天授,令郎成仙,尊驾亦当垂范乡里,非寻常父执可比。“

三叔王天水引觞至前,朗笑道:“二哥!犬子与铁柱并试,此别十数载未聚。今日喜饮此觞,必当尽欢!“言未竟,满座已哄然叫好,竞相劝酬。

王林立在远处,见此情状,五内俱焚。昔日族人鄙夷之色犹在目前,今则谄谀之声不绝于耳。铁柱之笑、王卓之傲、众人之羡,相较己身落寞,恰似云泥之别。

铁柱之父环顾四周,昔年蔑视己者,今皆谄颜相向。虽志得意满,然心头阴翳未散,唯默祝:“铁柱,必当入选!“

二嫂身旁,众女眷环绕,喧喧嚷嚷。

“二嫂,跟随你家老爷子,这辈子算熬出头了!“一人笑曰,“有铁柱这般孩儿,十里八乡谁人不识君?“

“可不是!“另一女眷附和,“你家娃娃比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强多了。铁柱自幼聪慧,真真是好孩子!“

“二嫂,虽说是同族,如今族中通婚寻常。我家闺女也该许人家了,“一妇笑道,“铁柱仪表堂堂,自幼便觉投缘。不若结为秦晋之好?“

铁柱长兄冷眼旁观,心下冷笑道:“且待仙人送回童子。若铁柱落选,看你老二如何下台!“口中却应酬道:“小儿何德何能,多谢诸位美言。“

正喧闹间,忽见天际一道虹光划破长空,须臾直坠院中,现四人立庭前。

俄顷之间,四野寂然,王氏族人咸屏息敛声,惶惶然不敢言语。

那恒岳派青衣缓步而立,目光如电,扫过满堂宾客。蓦地回首,深深一顾王林,眼中掠过一丝复杂之色,暗道:“大道五十,天衍四九,遁去其一,诚不我欺。“旋即袖袍一拂,化作一道剑光,凌空而去。

“修真之士,当绝俗缘。“青衣人渐行渐远,犹传音道,“三日后,吾当复来。“

王林大伯闻声,按捺不住激动,疾步而出,直视王卓问道:“道虚上仙可收你为徒?“

王卓傲然而立,双目睥睨,朗声道:“自然!家师亲言,十年之内,吾必成恒岳派翘楚,光耀门楣!“言罢,环视四周,面有得色。

王卓之父喜极,重拍其子肩,拊掌大笑道:“善哉!吾儿已成仙道,王氏一族,自此有仙裔矣!“

王浩之父忧心忡忡,急视其子。王浩却懒洋洋打了个哈欠,傲然道:“爹爹勿虑,儿已是恒岳派弟子了。“

王浩之父闻言狂喜,举杯痛饮。王卓却冷眼相待,语带讥诮:“三叔好福气,生此妙儿。不惜当众谄媚仙人,又厚赠厚礼,方得一药童之位。“

王浩闻言,挑眉而笑:“有何不可?待他日仙法初成,便知是谁为王家争光,又是谁为王家蒙羞!“

铁柱之父目不转睛望向己子,但见铁柱面露落寞之色,心中一震,忽起不祥之兆。

“铁柱,你……你怎么样?”铁柱他娘,满怀期望的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