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王都万象江湖纵横
谭管家微笑着,眼中满是欣慰,继续娓娓道来:“西区是能工巧匠的天下。金银匠们在工坊里敲敲打打,将普通的金属打造成精美的首饰,镶嵌上宝石后,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;绣娘们飞针走线,用丝线在绸缎上绣出栩栩如生的花鸟,针法之精妙,让人叹为观止;木匠们则专注于打造家具,从雕花的檀木床榻到精巧的博古架,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。“
“南区则是文人墨客的天堂。“他的声音变得柔和起来,“那里有古老的书院,学子们诵读经典的声音终日不绝;秦淮河上,画舫一艘接着一艘,才子佳人们在船上吟诗作对、抚琴唱曲;诗社里更是热闹,文人雅士们以诗会友,常常为了一句绝妙的诗句争论得面红耳赤。“
“至于北区,“谭管家的语气变得庄重,“那是达官显贵的居所。高大的围墙将宅邸与外界隔开,门口的石狮子威风凛凛,朱漆大门上的铜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府内亭台楼阁、假山池塘一应俱全,尽显尊贵气派。“
最后,他压低声音,神色严肃:“而中区,是王都的核心所在。皇宫就矗立在那里,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耀眼夺目,宫墙高耸入云。官署衙门也都集中于此,守卫森严,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,寻常人根本靠近不得。“
说到这里,谭管家神色一正,语重心长地叮嘱道:“少爷若想领略王都的繁华与底蕴,这几个区域确实都值得一去。不过,王都看似繁华,实则暗流涌动,鱼龙混杂。三教九流、江湖人士都汇聚于此,难免会有冲突纷争。少爷外出时,还望多加小心。若有需要,我立刻安排两名身手不凡的家丁随行保护。“
云逸郑重地点头致谢,心中早已迫不及待。此刻,窗外的阳光愈发灿烂,庭院中的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也在为他即将开始的探索而欢欣鼓舞。这座神秘而精彩的王都,正等着他去揭开那层层面纱,领略其中的万千气象。
谭管家端坐在太师椅上,手指轻轻摩挲着腰间古朴的玉佩,望着窗外东城区方向蒸腾而起的尘烟,眼中泛起追忆的神色。他抬手轻捋花白的胡须,银质的护甲在晨光中闪过一抹冷冽的光:“少爷可曾见过破晓时分的东市?当第一声梆子响起,城门尚未完全敞开,运货的车队便已排成长龙。那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,恰似千万面战鼓同时擂动。“
他起身走到窗边,苍老的手掌按在雕花窗棂上,仿佛能穿透砖石触摸到远处的繁华:“风之国以武立国,街头巷尾的孩童尚在襁褓,便开始听长辈讲述武者轶事。但想要培养出真正的高手,绝非易事。
您可知武者淬体时浸泡的灵泉?那是采自地心深处的熔岩之水,需用千年玄冰调和七日七夜,方能褪去火气。还有培元丹的主药''九叶龙芝'',生长在万丈悬崖的阴面,采摘时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。“
说到此处,谭管家突然握拳砸在案几上,震得茶盏中的茶水微微荡漾:“''穷文富武''这句古训,道尽了修行的残酷真相。普通人家即便省吃俭用,也凑不出几味药材的钱。而咱们风之国,却能让资质出众的寒门子弟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。“他的声音愈发激昂,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,“您看那东市的铁匠铺,日夜不息的炉火能照亮半边天。从三尺青锋到百斤重剑,从软如丝绸的缅刀到削铁如泥的唐横刀,帝国半数以上的武者兵刃都出自这里。更不必说那些用天外陨铁打造的神兵,每一件出世都能引发江湖震动。“
谭管家缓缓转身,袍角扫过地面的波斯地毯,留下一道深色的痕迹:“西区则是另一番光景。“他抬手向西虚指,语气变得柔和起来,“那里的巷道狭窄逼仄,青石板上永远沾着菜叶的汁水和鱼腥味。清晨五点,豆腐坊的梆子声准时响起,紧接着是卖花姑娘的吆喝、挑水夫的号子。您看那沿街的店铺,门板上的木纹被岁月磨得发亮,柜台里摆着粗陶碗装的散装酒,墙上挂着用麻绳系着的竹篮。“
他俯身凑近云逸,压低声音道:“可别小看这些平凡的烟火气。王都的平民,即便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,腰杆也比别处挺得直。因为这里是天子脚下,是帝国的心脏。周边州县的富商,不惜散尽家财也要在西区买下一间破旧的茅屋,就为了能沾沾王都的贵气。“谭管家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,“尤其是现在,武林大会将至,各地豪杰云集。前几日西区一间漏雨的茅草屋,都卖出了百两白银的天价。“
说到这里,他直起腰板,目光中满是老辣的算计:“少爷若有闲钱,此时正是投资的好时机。只需买下几间老宅稍加修缮,待武林大会结束后转手卖出,至少能赚个三倍利。“他抚掌大笑,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,“这王都的每一块砖瓦,都藏着商机啊!“
谭管家端起青花缠枝莲纹茶盏,轻吹浮在表面的茶叶,浅啜一口碧色茶汤。望着窗外被日头晒得发亮的青石板路,骡马商队驮着沉甸甸的货箱鱼贯而过,扬起的尘土里混着香料与汗味的气息,他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:“少爷您瞧,那边戴翡翠扳指的富商正与牙侩讨价还价,上个月他刚在朱雀大街置了宅子,如今又在物色商铺。这般光景,不过是王都日常的缩影。“
他将茶盏搁在檀木茶托上,瓷底与木面相触发出轻响:“外地商贾们挤破脑袋想在王都扎根,有的甚至带着三代积蓄而来。他们不知,这看似寻常的砖瓦背后藏着多少艰辛。“谭管家指尖敲了敲桌面,“就说建房用的金丝楠木,必得去西南边陲的原始森林采伐。那些树动辄需十人合抱,伐倒后要等雨季来临,顺着暴涨的江水漂流百里,再由精壮汉子用滚木一寸寸挪进城。去年有位富商为运十二根栋梁,光是劳工死伤便赔了三千两白银。可即便如此,新宅落成那日,求租求购的帖子仍将门槛踏破。“
说到此处,他起身走到绘有王都舆图的屏风前,苍老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北区:“您看这北城,城墙都比别处高出三尺。朱红大门上的铜钉按品阶排列,低于三品官员连门钉数量都不敢僭越。每逢早朝,官道上的马车能排出三里地,车辕上的纹章代表着不同世家。“谭管家的目光扫过屏风上密密麻麻的宅院标记,“那些青砖灰瓦下藏着多少故事——某位将军在边关浴血十年,归来时皇帝赐下的宅邸比王府还气派;也有些新晋官员耗尽毕生积蓄建房,却因选址犯了忌讳,生生被同僚弹劾丢了乌纱。“
他的手指缓缓南移,在南区位置重重一点:“若说北城是权力的象征,南区便是财富的汪洋。“谭管家的声音里带着三分感慨,“您见过云锦坊的绣娘绣活吗?她们用孔雀金线绣牡丹,一针下去便是十两银子的工费。那些富商千金的裙裾扫过青石板,扬起的都是碎钻粉末。“他忽然轻笑一声,“上个月有个盐商为博美人欢心,买下整条街的灯笼都换成夜明珠,那一夜南区亮如白昼,连天上的月亮都黯淡无光。“
见云逸露出惊讶神色,谭管家摆摆手:“不过南区也并非全是铜臭味。“他指着舆图上交错的街巷,“您看这几条蜿蜒的小巷,白日里是寻常市集,傍晚便热闹起来。''悦来客栈''的掌柜能说会道,三言两语便能让南来北往的客官掏腰包;''听香楼''的盲琴师,一曲《春江花月夜》能让铁石心肠的汉子落泪;还有那''百花坊'',白日里卖胭脂水粉,入夜后便成了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雅集之所。“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追忆,“老奴年轻时,也曾在那里听过一位江南才子的快板书,至今想起仍觉余音绕梁。“
谭管家忽地挺直脊背,朝王都中心方向郑重欠身,玄色长衫的褶皱如墨云翻涌。他望向天际那抹若隐若现的金顶,声音不自觉压低:“少爷,您看那被祥云笼罩之处,便是龙栖之地。九丈红墙内藏着乾坤,琉璃瓦上的蟠龙吞脊兽昂首向天,每片龙鳞都用赤金箔细细贴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