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一箭N雕,李承乾的财富置换之阳谋

丢的是男儿的脊梁,丢的是顶天立地的气魄。

这话一出,整个朝堂气氛都变了。

在他们原本的想法中,反正自古以来就有嫁公主的先例,皇家和亲和他们没关系。

能用和亲来换边境安宁,这是很划算的买卖。

不就是一个公主,加一些陪嫁的东西吗?

小问题罢了!

经过李承乾的连番解答,他们终于明白,这其中到底包含了什么样的深意。

自己窝里斗,无论怎么斗都没问题。

贞观这个眼看即将进入盛世的时期,往前的吃人乱世还没有被遗忘。

一旦涉及到外敌,已经融入其中的各族,自然跟着排外。

再来一次异族入侵,谁都不会乐意。

“臣,李勣,愿率军攻打吐蕃!”李勣第一个站出来。

“末将……”

“末将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知道了吐蕃所谓长生天保佑的真相,一群武将,尤其是想立功的新生代武将,或者以前功劳不够的武将,在李勣的刺激下,纷纷站出来表示,想要打一波吐蕃。

“众爱卿的拳拳之心,孤知晓!

但,孤却不愿意,让大唐将士白白损失。

此次颜爱卿出使后,松赞干部年轻气盛,骚扰边境是必然。

不过,也无需担心。

诸位爱卿,孤决定,成立吐蕃与我大唐之间的互市,进行开放贸易。

我方,出粮食,盐,茶叶,还有瓷器,包括经义史集等,一系列吐蕃看得上的东西。

但不得出售粮食种子,工匠书籍,农具等,一切有关工科或者铁器类的东西。

而我方需要交换到手的是,肉食,皮毛,奶制品,麝香,马匹牛羊等。

凡是我方有需要,他们又愿意交换,都可以。

各大世家与他们自由贸易,各方定价遵循自由原则。

除了上缴税收,以及交易违禁物品,其他孤不干涉。

到时候,孤会派手下最精锐的士卒,保护互市的安全!”

“监国,你糊涂啊!”

魏征终于脑子不转弯了,马上就开喷。

李承乾却只是淡笑道:“魏爱卿,开放互市以后,他们能从我们这边买到粮食,又能出售肉给我们,赚到我们的钱,他们的百姓会干什么?”

“这……”

魏征直接就懵了,眨眨眼摸摸胡子,满脸纠结。

倒是房玄龄,马上反应过来。

“监国,你的意思是,他们的百姓会放弃种植粮食,转而养更多的牲口,来满足我们的需求?”

李承乾点头轻笑道:“不错,这种事情就算松赞干布看出来了,他如果强硬的拒绝,必然导致他国内民众的不满,说不定就是一场内乱。

他不强硬的拒绝,只要三五十年,他吐蕃就不足为惧。

我们这边一旦断粮,就能让他们饿殍遍地,全国乱成一团麻。

哪怕他们还有西域那边可以走,但西域那边小国遍地,代价更高不说,还不一定能获得好处。

早在先秦之前,《管子·轻重戊》中,就记载了一个种桑误国的典故。

如有不知道的爱卿,有空可以找找。

我把这个典故,总结成粮食安全四个字。

打仗打的就是粮食,吐蕃屡屡侵犯边境,也是因为他们粮食不足。

只要用得好,足够瓦解他们。”

“嘶……”

朝堂之上,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。

被李承乾这么一提醒,有些人终于想起了这个典故,彻底明白了李承乾的意图。

魏征拱手道:“监国,臣服了!

只是如此一来,我们大唐的粮食也不够呀。

连百姓都还无粮可食,哪来的粮食卖他们?”

李承乾依旧淡淡的笑着,摇头道:“难道诸位都宁愿粮食烂在家里,也不愿意拿去和吐蕃换点需要的?”

在场好多大臣,顿时脸色一僵。

在整个大范围的古代,缺粮的确是常态。

但要说贵族没有粮食,那就是扯淡!

以大唐目前的耕种面积,再算算目前大唐百姓消耗粮食的数量,每年结余的粮食都不少。

要不然,前隋时代,杨坚为何能积累那么多?

此时,大唐的百姓比那时候更少。

百姓该饿死依然饿死,这是制度造成的,跟粮食不够没关系。

贵族家里的粮食,就算是喂老鼠,也不会多给平民一粒。

李承乾正是清楚这一点,才让他们把家里的存粮拿出来,拿去换利益。

只要不出卖国家利益,一切都好说。

反正想要他们交出来,除非刀架在脖子上,否则是不可能的。

真要是抢粮,就要天下大乱了,目前还做不到。

他们换回来的东西,尤其是肉和奶制品,他们自己吃不完也不可能存在家里。

还有牛羊那些,他们必然会转卖,大唐百姓也就能多吃肉。

同时,财富也实实在在的集中到了大唐内部,还会散播到民间,大唐的百姓自然就跟着富裕了。

李承乾要的,只是打破他们僵化的思维,免得他们存粮喂老鼠,却对大唐半分好处都没有。

他不需要强制下令,好处给他们了,你不干有别人干。

最终,都会抢着干!

这是阳谋,还是无法拒绝的阳谋。

如此一来,还能够增加税收!

目前李承乾的目标,依然是针对内部。

吐蕃那边,能不打就不打。

目前来说,就算打下来,也根本管不了。

能获得的好处也不多,反而前期需要的投入很大,根本守不住。

朝堂之上,安静一片,人人心中都在盘算着。

“好了,诸位爱卿下朝再想吧!

颜爱卿这次出使,也给松赞干布说说这个事。

继续来说,关于科举……”

这次朝会开了半天,终于把所有事情解决了。

李承乾直接去了立政殿,继续批改奏折。

忙活到晚上,回到东宫享受苏婉的按摩。

突然间心念一动,他感受到,派给李秀宁的十万女兵,有了异常的动静。

念头直接转向那边,通过女兵的视角才发现,原来李秀宁已经到了,而且准备黑夜攻城。

荥阳郑氏这边,显然早早通过飞鸽传书知道了消息,已经有了防备。

可能他们也不是没想过要跑,但家大业大的,这么点时间根本来不及。

李承乾也没想到,知道了大军属性的李秀宁,居然会日夜兼程的赶过去。

要知道,长安和荥阳之间,距离差不多有三百到三百五十公里。

正常情况,由于步兵的原因,至少也得行军一周以上。

如果是正常军队,在目前的时代,行军半个月都不奇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