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 父皇,你偏心到了何等程度?

“臣等为陛下贺,为长乐公主贺!”

“臣等为陛下贺,为长乐公主贺!

“臣等为陛下贺,为长乐公主贺!

“……”

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,大臣们也是人精。

不管如何,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。

最重要的是,如果李承乾有这样的神药,那他们……

反正目前这个事情,造反也好,怎么样也好。

按照他们的想法,这就是个父子局,还是有先例的父子局,先例就在十几年前。

要说他们有多着急,大多数根本不至于。

之前李承乾的表现,也算是可圈可点。

就算没有成为太子党,大多数也是陛下党。

就算李世民败了,李承乾登基上位,应该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,甚至还是要靠他们治理天下。

唯一例外的,就是所谓的魏王党,也就是多数的世家,他们是最不高兴的。

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李世民正在气头上,三方人马都不敢乱说话罢了。

没看到魏征之前那次建议,没有被李世民采纳,还反其道而行后,此刻也当了背景板吗?

连头铁的魏征都不说话,他们有什么好说的?

嫌弃脑袋长在脖子上太重了,想要借把刀砍掉吗?

李世民很高兴,的确是很高兴。

但是下一秒,他又怒气上涌。

站在龙椅面前,左右走了两步之后,李世民怒吼道:“都给朕闭嘴!”

大臣们马上闭嘴,整个大殿鸦雀无声。

李世民烦躁道:“他是不是早就有这种药,是不是早就有!

观音婢也是同样的病,为何他不早点拿出来?

这个逆子,逆子啊!”

整个大殿,充斥着李世民的怒吼声。

大臣们全都低着头,可心里面却是吐槽不已。

李丽质抬头,愤怒大喊道:“父皇,若是阿兄早就有这样的药,他不可能不给母后用!

父皇,你到底要偏心到什么程度?”

李世民脚步一顿,脸上的表情犹如痴呆。

从小到大,李丽质还没有吼过他。

在他的眼里,李丽质一直都是乖巧孝顺的。

此刻,他居然被李丽质给吼了。

他根本接受不了,脑子都宕机了。

好一会儿,李世民才结结巴巴的问:“丽质,你……你说什么?”

李丽质深吸一口气,大声道:“父皇,儿臣问你,究竟要偏心到什么程度!”

“朕……我,我偏心?”李世民一屁股瘫坐在了龙椅上。

李丽质的话,对于李世民来说,不亚于众叛亲离。

“是,你偏心!”

李丽质大喊道:“你自己真的一点都没感觉吗?

阿兄告诉我,他给你处理政务,但凡有一点差错,你对他非打即骂。

在立政殿里,有时候一跪就是半天一天。”

李丽质说到这里,以她作为女人的感性,眼泪已经开始在眼眶里打转。

李世民再次愤怒起身,挥舞着右手,怒吼道:“他作为储君,但凡做错一点事,那都事关天下黎民,无数条人命。

他能犯错吗?

他可以犯错吗?

朕那是让他记住教训,让他能在未来成为一个好的皇帝。

可他呢,他是怎么对待朕的?”

李丽质反问道:“那么,丽质请教父皇,魏王就从来没有犯过错吗?”

李世民更加大声道:“青雀自然也犯错,但青雀不是储君!”

李丽质冷笑道:“所以,父皇就对他极尽宠溺,不只是给他惯例封王,还封他雍州牧,尚书左仆射。

阿兄说,你给魏王这么多,已经相当于让他掌管大唐三分之一的军政大权。

同时又给他封高官,让他在朝堂上结党私营。

紧跟着,又给他设立文学馆,让他招贤纳士。

更让他主持修括地志,这是准备让他文治武功皆显赫。

阿兄说,你想让魏王做天策上将,但他不想做大伯!”

李世民的脑子嗡了一下,血压飙升,心中一片混乱。

一句你想让魏王做天策上将,李承乾不想做李建成,李世民终于有些清醒了。

他从来没去深入的想过,根本原因居然是这个。

偏偏这些都是他做的事,尽管他本意不是如此,可做出来的效果就是如此,这一点他必须要承认。

这一刻,李世民想起了李渊,想起了李渊对他的诅咒:今日你如此行事,你的后代必将也如此行事,代代相传,永不断绝!

当初,虽然他心中咯噔了一下,但大多还是不屑。

他骄傲,他认为自己能处理好一切。

可现在,事实摆在了眼前。

而这一切,还是他亲手铸成的。

这和当初李渊对他跟李建成,有区别吗?

李丽质好像知道他的心声一样,马上说出了真正的区别。

“父皇,当初皇爷爷对你跟大伯,虽然看似相似,但却完全不同。

当初的你,是真正打天下,打到封无可封。

魏王呢,他做了什么,值得你对他如此封赏?

如果你非要说,太子阿兄身兼储君重任,做错了必须要罚,毕竟事关天下黎民。

那他兢兢业业,做对的时候呢?

你对魏王各种实权封地,各种实权高官,还允许他不之官!

而对阿兄的封赏,除了太子应该得的金册玉印,无非就是一些阿堵之物。

你的心,究竟偏到了何等程度?”

一声声的质问,犹如拿着刀子,一刀接一刀的捅李世民。

瘫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,更加颓废了几分。

“父皇,儿臣言尽于此,告退!”

行了一礼之后,李丽质直接转身走人。

李世民张了张嘴,甚至还下意识伸出右手,似乎想要抓住什么。

李丽质越走越远,犹如把什么东西从他心里带走,让他的心不由空了一块……

李世民的状态,大臣们都看在眼里。

清河崔家代表赶紧出列,大声说道:“陛下,即便前太子有一万个理由,也是在造陛下的反!”

李世民浑身一震,皇权思维再次占据上风,顶替了亲情的思维。

真心为大唐好的大臣,看不下去了。

赶紧出列道:“陛下,长乐公主说的话虽然不中听,但这些年陛下对……前太子的方式,臣等也是看在眼里,确有不妥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