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,和乔家断亲

全天班点评:这是乔家爹娘的责任,我认可。

安秀:所以那种爹娘重生教训不孝子女的任务,我不接。里面有一半是爹娘不知道反省自己,重生以后就只知道虐这个虐那个,我不喜欢这样的任务。

全天班和她同一站位:从年纪上来说,大人吃饭比小孩子多,经历的日子比小孩多,大的不知道指点小的,那是他自己也不懂。重生以后,应该先充实自己。我同意你不接。

安秀:嗯。

乔老爹几乎被气晕过去,阴沉脸的他是乔家唯一没有和乔引娣对骂的人,天气旱到没有粮食没有水,他也不敢轻举妄动。

再说赵家车辆过来,他的眼尖早就看的变成眼红。

巡逻山道的人顶着烈日巡山,和他全家的精神面貌先不一样,每天有水喝和缺水的人,一看就是两个模样。

乔家身上有味,巡逻山道的人数小时一轮班,也是时时被腌。可赵家却不是。

赵长年赶着马车,安秀盘腿坐在车上,左边坐着宝妞,右边坐着喜妞,后面是肖抱弟。

赵长茂赶着牛车,后面坐着冯丫头和大妞二妞,怀里抱着栓贵。

赵得地赵德山坐在驴车上赶着,后面是赵长丰和栓宝,原本还有乔引娣。

全家人面容洁净,衣着清清爽爽,竟然还有洗衣服和洗澡的水。

乔引娣骂的几乎昏厥,只方便乔老爹看明白这个女儿平时也不缺水喝,骂上半天还有口水,她的衣着容貌也是干干净净。

大黑山上真的有水,而且还很宽裕。

乔老爹且忍着。

“扑通!”

在乔引娣的哭声里,乔银山的媳妇脱水晕倒。

乔老爹抓住机会愤怒:“引娣!你弟娶媳妇你都没有回来,如今我们全家就要一个活命的机会,你怎么不知道在公婆面前多说好话,反而跳着脚骂着对我们!我是你爹,这是你哥和嫂子,这是你弟和弟妹,这是你娘啊!”

乔引娣抹抹眼泪,心灰意冷的道:“咱们断亲吧,你说想要什么,看看我能不能给得起。”

乔家齐齐抽冷气,情绪倒退三十里。

“你怎么忍心说出这话,以后没有娘家,你在婆家还能立起来吗?”乔老爹嘴唇哆嗦。

恨意再次被勾起来,乔引娣再次痛骂:“我就是有你们这样的娘家,我在婆家才立不起来!”

她眸子充血,抬手指去:“娘!是你教我在大嫂坐月子的窗户外面骂她,你说女人坐月子没有还手的可能,她不想气坏身子,只能拿钱买我闭嘴!爹,是你说只管骂,有事你担着!哥,弟,你们也是这样教我,是你们平时教坏了我.......”

赵长年忍不下去,一马鞭子抽了过去,把乔老爹分辨的话堵回去,马鞭子挨个的抽打在乔家人的身上,抽的他们鼻青脸肿跑向镇上。

回去的路上,乔引娣抱着安秀,又哭了一场。

回家后,男人们聚在一起说话,肖抱弟嘴里骂着乔家去灶房忙活,孩子们有冯丫头照顾,安秀独自回屋。

安秀:全天班,去看看乔家后续,别再惹出新的事情。

全天班09:你突然的机灵让我暂时失聪。

安秀:这不是吵架的时候,赶紧的看看。

全天班09:他们没回镇上,去了县城。

安秀沉下脸:这么说,乔银山媳妇的晕倒也是假的?

全天班09:嗯呐。

光幕打开,安秀关注着乔家走进县里机构,有人接待他们,回复也很快出来。

县里还是认为大黑山几个大队互相帮助找水,做到没有村民逃荒,这就很不容易。至于中岙村里不接待亲戚,处处都缺水,没事乱跑没有意义。时不时的有小雨,不如在家里尽可能收拾器皿等着,等下雨的时候多接一点,用明矾澄净,煮开上清液,全家多喝几口。

至于乔家说大黑山是集体所有,不是中岙村所有,县城倒是不反对乔家去山里找水,进山的道路远远不止一条,巡山的人只是守住最常走的山道,特别是去赵家大院也即是中岙村的路。真的有人想进山,并非爬不上去。

“你们可以去试试,不过天热还是尽量别乱跑,一旦在山上中暑,救治可不方便。”

乔家无奈返回。

第二天,商议好的赵得地家男人们,另外叫上赵家门里的青壮汉子,赵长丰为首,去乔家签了断亲协议,乔家这一次打断牙齿往肚里吞,是平生吃亏最大的一次。

乔家在左邻右舍面前丢了颜面,没几天也回归前世原进程,全家逃荒去了。

乔引娣知道的时候是秋天,抱着安秀在屋里又哭了一场。

她有些话在山道上不能骂出来,前世她们一家三口和娘家一起逃荒,平时把栓宝养的好,在路上被人相中,想买回家去做儿子,乔引娣不答应,乔金山引开乔引娣,乔银山拐了栓宝走,是栓宝人小却机灵,半路上又跑回来。

赵长丰和栓宝对乔引娣的矛盾,不仅仅是受到村人的指点,还有事后乔引娣还是认她的娘家,而且照旧顶在头顶上,让赵长丰和栓宝渐渐冷淡。

乔引娣都这样对她的娘家,可她的娘家在她晚年无靠的时候,不但不兑现说过的话,帮帮她,反而嘲笑她。

乔引娣说“断亲”,理由充足。

......

“当当当......”

响亮的锣声响彻在山林里。

随后又是鼓声。

“咚咚,咚咚!”

震撼着山林。

八十人的运粮队,今天从山谷出发回村,车载肩挑的粮食,总共有五万多斤。

赵得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,笑的合不拢嘴。

山谷里的地以前没有种过,地力肥,村里亩产只有三百多斤,山谷里的地达到每亩五百斤左右,开出来一百多亩地,最后得到没脱粒的麦粒五万多斤。

村里的马车驴车和牛车进了山,赵长年家、魏大庄家、老祖赵新河家的车进山,此外还有整个大队的马车驴车牛车都被征用。

还有拉不完的粮食就用架子车拉,或者用肩膀挑。

两百里回村路,赵长年事先看好几处容身山洞,他找藏身地的本事,远比任何人强。

山路不好走,秋天又是野兽多的季节,天亮行道,半下午就到山洞里休息,烧水做饭,分派守夜的人,大家倒头睡觉。

第二天等到太阳完全出来,赵长年和于猎户警惕的在附近转上一小圈,车载肩挑这才赶路,有两辆车不装粮食,各装一面从祠堂里带出的大鼓,走在一前一后,又另外有人手持铜锣。

一面走,一面敲,提前惊走附近的野兽。

锣声震天,鼓声威猛,于猎户手持猎枪开道,赵长年殿后。

一路有惊无险的来到山道上,大家喜笑颜开。

细一换粗三,家家户户都还有吃饭的粮食,可是谁会拒绝再多点粮食,赵得林说过五万多斤里有一些要分给整个大队,另外再给其他大队分送一些,可是细算一下,中岙村里按人口分得的粮食,还是一个漂亮的数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