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8章 我楚云飞不会让老实人吃亏!步子大了扯了蛋?(求订阅)

“主要生产的就是五十毫米掷弹筒,溯源的话,其实就是仿造的日军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。”

“此前国内有过一批技术人员初期进行过仿制,在民国二十五年之际,重新开始了仿制生产。”

“因为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,所以我们便直接邀请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前来指导。”

“长治兵工厂生产的也是民国二十七年式掷弹筒,目前月产量可以稳定的达到五百门,掷弹筒专用榴弹四千枚的月产量。”

至于为什么仿制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停下。

其实是因为大正十一式掷弹筒的精准度较低,看不上。

但后来又和日军数次交战,发现无法有效反制掷弹筒。

等叫到迫击炮支援的时候。

敌军早已经更换了阵地。

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定位就是超轻型迫击炮。

支援火力,非常轻便。

研究了一阵子发现,最好的办法还是以毒攻毒。

以掷弹筒对抗掷弹筒。

所以才会有民二十七年式的掷弹筒。

这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生产起来方便。

像楚云飞此前特意要求生产的线膛迫击炮。

其实也是为了本次的陆军整理使用。

这些射程超过日军九七式迫击炮的线膛迫击炮,勉强可以作为乙种步兵师的攻坚火力。

即便无法攻坚。

在射程方面比之日本人。

也基本上不吃亏。

既然山野炮暂时做不了。

做点线膛迫击炮补充总好过没有。

但是真的下命令去研究,生产使用的时候。

却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。

这次楚云飞带着曾万钟过来视察,也是捎带着了解情况。

“整编之后,一个作战团将会配属至少六十四门以上的掷弹筒,每一个乙种步兵师下设三个基础步兵团,一个补充营,一个工兵排,一个迫击炮排。”

“但是这个迫击炮排装备的四门迫击炮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,三个月了目前尚未完成试制。”

普通滑膛迫击炮的性能,长治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可能还不如小日子的迫击炮。

更不用提什么射程压制了,装备下来其实不具备太大的实际意义。

正当两人在会客室内等待的时候。

远处一个声音骂骂咧咧的快步走了过来:“我都说了忙,让我过来干什么。”

“报告我都交到主任那边了”

“刘工,小点声,来的是两位长官。”

“长官怎么了,楚长官自己亲口承诺不会干涉这个项目的进展和研究,现在遇到了困难,就要停下,这叫什么事?”

“行了老刘,你别跟我发牢骚,你去和楚长官发去。”

刘晨阳推了推那戴着并不合适的眼镜:“冲你发牢骚是为了让你转达。”

“行了行了,你小点声,都到了。”

“报告!”

“进来。”

房门被推开。

刘晨阳站在了楚云飞的对面:“楚长官。”

“这位是第五集团军的曾长官,我们这趟来也是想要了解一下此前拟定的线膛迫击炮试制情况。”

“炮管刻膛线本身就是个精细活,我们目前遇到了很多的问题,比如炮管膛压不足”

楚云飞伸手示意刘晨阳停下:“要人我给你人,要钱我给你拨款,晨阳,我想要知道你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做出来,并且进行批量生产。”

“至少需要三年。”刘晨阳给了相对保守的数字。

“我等不了这么久。”楚云飞听到这个时间也难免有些惊讶,他迅速起身:“陆军整理计划需要快速推进,这些乙种作战部队也需要装备大量的支援武器,如果线膛迫击炮这么长时间才能够批量生产,训练使用和列装,维护保养的学习还需要至少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。”

刘晨阳沉默。

作为线膛迫击炮的负责人。

研制这款武器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比他想象之中的多了许多。

而炮管加膛线的最大好处,就是提高射程和精准度。

缺陷不是没有,就是成本高。

原本这个成本,楚云飞是能够接受的。

因为对他而言,这个成本远低于在长治兵工厂生产山野炮。

可现如今。

刘晨阳给他交出了一份不尽人意的答卷,让楚云飞开始了迟疑。

本身穷的都他娘的要当裤子了,前面的部队嗷嗷叫着要装备。

如果造不如直接买的情况下。

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时间点去搞自研呢?

“等到民国三十二年(1943)再装备这样的武器,还有什么意义?”

“楚长官,对于开发难度的错误判断我愿意承担责任,但我想请求你不要中止相关的研制计划。”

刘晨阳接着给出了自己的理由:“线膛迫击炮的精准度提高势必会带来更高的战术价值,普通滑膛迫击炮或许需要十发炮弹才能够摧毁的战术目标,线膛迫击炮或许仅仅只需要两发。”

“根据我们团队的论证、线膛迫击炮的精准度可以在四公里内的射程范围内提高两倍,原本滑膛迫击炮的CEP可能达到一百米,但线膛迫击炮可以做到四十。”

楚云飞示意刘晨阳坐在一旁,耐心解释道:“我的刘工,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钱,而不是性能,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。”

“我目前正在推进的陆军整理计划之中的关键一环,便是解决乙种步兵师火炮不足的问题。”

“光是二战区,预计整理出十六个乙种步兵师出来,这就至少需要三百门的迫击炮,按照目前的开发进度,极大的拖延了此次的整理计划。”

等了半分钟见刘晨阳没有动静。

楚云飞此时也回过神来。

此前主张进行线膛迫击炮开发似乎不太现实。

是典型的步子太大扯到了蛋。

在他的印象之中,这种在冷战前期开发的线膛迫击炮除了成本略高,维保稍微困难一些之外。

基本上全都是优点。

媲美山野炮的射程和较高精度。

使得这种武器非常适合现如今的乙级作战部队。

成本虽然高,但总不至于比生产山炮、野炮还要高吧?

抱着这样的心态。

刘晨阳团队才会被楚云飞要求搞这个线膛迫击炮。

虽然刘晨阳的能力还算不错,有留学经验,有技术基础。

只是楚云飞下意识忽略了那孱弱的军工业基础。

现如今出现问题。

当尽快调整才对。

楚云飞的意图很简单。

要么就下大力气搞,要么就不搞。

每年拨款一小部分,而后就这么吊着项目,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意义。

刘晨阳自然不敢夸下海口,立军令状。

国内的军工生产设计一直都是薄弱的一环。

何况此次关系甚大,他们不是没有PlanB方案。

“晨阳,这样,你们技术团队转而进行82毫米滑膛迫击炮的仿制工作上面来,尽快提高产能,至少要满足整编所需。”

“至于后面是否会重启线膛迫击炮的项目研究,要根据西北制造总局方面的产业升级进度调整。”

刘晨阳略显失落。

他很看好线膛迫击炮的项目。

至少在山地地形之中。

这类的迫击炮能够很好的取代山炮和野炮。

可做不出来,他也没办法。

新式武器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试错。

何况线膛迫击炮在这个年代本身就是独一份。

困难很多,阻力也很大。

楚云飞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不要有什么压力,即便是打完了小鬼子,线膛迫击炮也是有前景的,你的团队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经验,后续有研发需求的话,肯定也会考虑到你们的团队。”

“是,长官,请你放心我们会立即着手进行滑膛迫击炮的仿制工作。”

楚云飞点了点头:“嗯,去吧。”

刘晨阳和楚云飞握了握手之后,在赵鹏程的示意之下离开了房间。

曾万钟这才缓缓出声:“我们的底子太薄弱,现在进行自研工作,实际上有些不合时宜。”

楚云飞并不否认这一点。

有多少钱做多少事,他不会为了一腔热血就他娘的搞自研。

那是对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不负责。

他们现在迫切的需要火炮,管他是进口还是自己研究的。

能打小鬼子的,就是好武器,好装备!

“贵部目前拥有多少的火炮?”

曾万钟思索了一下给出了个实数:“迫击炮一共六门、其中四门土造、掷弹筒四十七门,基本上都是缴获,还有炮龄几十年的小炮,架退炮,铸造土炮,能听响的一共有四门。”

五集团军总体而言装备不应该这么差。

见楚云飞面露疑惑。

曾万钟补了一句:“武士敏所部的情况,目前还不曾掌握。”

“地方军中央化是好事,只不过委员长之前的名声太差,使得这群将领们不愿意相信委员长也是正常。”

楚云飞顿了顿:“只希望武长官能信得过我吧。”

唐部重武器数量很少。

想要重新武装确实非常非常的麻烦。

最起码这些官兵们都需要重新整理、每一个基本上都要重新训练。

在这个过程之中优先完成晋造、日造武器换装。

做到子弹口径统一、尽可能的减少补给方面的困难。

又聊了几句第五集团军的具体情况之后。

赵鹏程返回。

几人动身返回长治总部,曾万钟将会留在长治进行观摩和学习。

另外并且会在过段时间。

他们会一起去龙城参与到本轮的二战区全体军人代表大会。

商量的,其实也就是本次的陆军整理。

几个小时的接触下来。

唐淮源所部和集团军直属队的情况基本上摸了个清楚。

楚云飞的三维立体作战地图之中,是能够看到曾万钟所部的具体情况的。

但无法看到具体的装备细节。

不清楚里面的人员构成情况。

三千八百名战斗兵员。

算上后勤部队杂七杂八的加起来,一共五千四百人。

整个第五集团军总共一万三千人。

剩下的八千人,全部均是六十九军的兵员。

此前曾返回陕西休整一段时间的六十九军,实力倒也还算不错。

可不管怎么样。

粗略的看下来,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其实都不能够称之为合格。

与其说这样的整编与其说是在“吞并”地方军部队。

不如说是技术性扶贫,进行相应的中央化调整。

和曾万钟道别之后。

楚云飞迈步走向了值班室。

刘树增和孙卫谋两人的争吵声不小,至少隔着房门楚云飞也能够听到零星的几句。

迈步走进作战值班室之后。

刘树增和孙卫谋两人也就停了下来。

“怎么不吵了?”

“哼!”刘树增气鼓鼓的掏出了自己的烟杆子。

“等会抽,先说事。”

孙卫谋看了一眼刘树增,首先开口:“其实也没什么大事,主要是跟您汇报汇报这一阶段的工作情况。”

“挑重点。”

“公路方面,将原本的公路网作了相应的加修和延长,基本上能用砂石铺路的,基本上都使用了砂石,泥土路面的升级计划,至少本年内无法依靠建设兵团完成,只能够选择继续动员群众。”

“航运方面,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,黄河处几个渡口的吞吐量短时间内无法继续提升,且货物的损耗率有所升高,目前暂无改善和处理办法。”

“铁路方面,勉强维持南同蒲铁路线的通车,因为本身设计之初就是单轨的缘故,所以效率也没办法继续提高,有个铁路升级方案,但需要五年的时间,至少投入四千八百万的国币.”

楚云飞摆了摆手:“钱太多,拿不出来,整个山西一地的财政一共就三千四百万,老百姓手上也没有余钱,至于本地的士绅和商人,他们的财产早就在抗战的前两年消耗了七七八八。”

孙卫谋小声提醒道:“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,或许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想想办法。”

楚云飞沉思了片刻之后,缓缓点了点头:“可以,但尽量以温和手段进行。”

“我明白了。”孙卫谋重重的点了点头,然后接着汇报道:“今年预估的对苏贸易总额约为二百三十万美元,折合国币八百七十万,比例达到了3.8,国币进一步贬值。”

“至于此前的援助,因为此前已经交付的缘故,计算差额和之前预估的差额不多,仅仅只有七十万国币。”

“在这个情况下,苏联人今年不会再提供相应的物资了,将会挪动到新的一年补足差价。”

“不过有消息称,苏联人对我军如何对抗日军的装甲部队很感兴趣,近期可能会派遣相应的军官代表团前来商谈新一轮的援助。”

刘树增愣了一下,开口询问:“代价是我们的反装甲战术?”

孙卫谋点了点头。

楚云飞对此倒是有所准备:“苏联陆军的建军思路和我们大相径庭,他们的步兵师若是学会了如何防御装甲部队的集群突击,对于未来对抗德国人而言,确实有不小的帮助。”

“但是装备了大量火炮的德国人很容易找到反制手段,只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参考,至于能够谈下来多少,还要看苏联人的诚意了。”

“您此前拟定的建设山西战略大后方的计划,目前经过了相应的讨论研究正在执行,当前阶段主要发展的还是长治、晋城两地及周边地区,并且向阳城、曲沃方向延伸。”

“烟草产业、矿产以及金属加工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,虽然距离达到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的,但是按照目前增长趋势来看的话,到明年这个时间点,产值应该能够提高百分之四十以上。”

“此前的那些伪军战俘、已经极少数的日军俘虏也已经按照您的要求统一划设相应的工作区,并且完成了相应的审讯工作,且派遣专人看守。”

楚云飞插了一句:“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吗?”

孙卫谋摇了摇头:“很可惜,没有。”

关于民生、流民安置等相关的方式方法。

孙卫谋在进行讨论的同时。

也询问了一下楚云飞的意见。

在得到了楚云飞的应允字后。

这些东西还需要得到二战区长官司令部、以及山城方面的批准才能够正式的执行下去。

至于效率方面,有孙卫谋盯着,应当问题不是很大。

何况楚云飞也能够直接看到晋东南、晋西北地区的情况。

根据地建设模块之中。

首先看到的是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数据。

【当前人口总数:402万】

【预估生产总值:13503万(法币)】

【当前预估岁入总额:2218万(法币)】

【当前税收能力:81%】

【当前预计可征募兵员数量为:15万(38万)】

【当前根据地发展情况评分:15(百分制)】

【当前根据地支柱产业:烟草业;矿业;】

【当前识字率:46%】

【当前稳定度:73%】

【特殊:根据地支柱产业资源增加5%】

【当前根据地建设子模块升级要求:1,为当前根据地寻找新的支柱产业;2,将稳定度稳定在70%以上】

晋东南地区总体产值提高了三千万国币。

但是税收仅仅只是提高了两百万。

因为这里面存在着大量的免税收入。

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农业生产、以及军工业生产产值。

按照此前拟定的垦荒政策。

新垦荒地种植粮食这些是不需要交税的。

只需要提供一部分的粮食作为军粮使用即可。

至于军工业。

实际上还是财政在进行贴补,勉强维持不亏损。

税收方面。

想要再开源,已经没有了可能。

除了晋东南之外。

因为驻军的缘故。

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情况,楚云飞也是了解的。

【当前人口总数:67万】

【预估生产总值:1703万(法币)】

【当前预估岁入总额:39万(法币)】

【当前税收能力:21%】

【当前预计可征募兵员数量为:1万(3万)】

【当前根据地发展情况评分:4(百分制)】

【当前根据地支柱产业:无】

【当前识字率:34%】

【当前稳定度:47%】

【特殊:根据地支柱产业资源增加5%】

【当前根据地建设子模块升级要求:1,为当前根据地寻找新的支柱产业;2,将稳定度稳定在70%以上】

晋西北地区更加贫苦。

想要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可能性。

最为关键的一点是,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远远比晋东南地区恶劣的多。

因为乱砍滥伐、土地荒漠化的缘故。

这地方的自然环境脆弱无比。

甚至时长会出现沙暴天气。

但晋西北地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,是个值得开发的好地方。

如何开发,找谁来开发。

一时间也成了楚云飞纠结的难题.